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应该如何入手?
我从第一届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就一直是省赛评委和孵化器企业导师,我每年看看几百个大赛方案,也在复赛面对面很多小组和答题选手。我有一点个人建议如下:
1、大学生创业大赛选题最好和自己专业相关联,这样你用有专业积累的思维去培养项目,可以有竞争力。
例如我是食品或粮食或生物相关专业,我就可以围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根据大学所在地农产品选择量大的产品做深加工论证,这样当地需求和你的方向容易吻合,会得到支持和关注的机会多。例如国家地理标识的玉米、木耳等县乡,农民一般都是附加值很低的卖出去农产品,你的实用新技术新成果会得到论证机会。可以做食用玉米强化营养种植及深加工论证,或者木耳小食品零食的开发等等。既有原来的调研基础,又可以有机会和企业融合创新。
2、在选题之后,再选伙伴。现在可以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的组建团队。达到培育和启动项目的时候,每个成员背后都有班级同学和导师的支持,后援的量和质都很重要。
举个例子:有个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参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她学设计,又可以动手做板样,适合找同一个学院艺术学院的***动漫专业的学生,做微视频、动画短片等,用于宣传产品和直播。还可以找电子商务的学生做线上商城、微信小程序方面准备。还需要一个会写文案和产品营销策划的同学。这样小而优的组合就出现了。
3、导师的参与度很重要。导师一般都会挂名支持同学们。但是如果和导师紧密联系,取得支持,可以在导师在做的项目找一个实用的点扩展。配套的企业、市场、资金都有可能性。当然得到导师支持,必须付出多一些,用心、创新、踏实。才会让博导真实愿意和本科学生有合作价值。
4、最好不要纸上谈兵,往前至少走一步。有些同学就拿个项目书参赛,问具体了,什么都是计划做。这样不扎实。你发了多少问卷、做了多少调研、参与了多少论证、实践了多少市场开发,回答问题的底气是不一样的。
5、心理素质要好,表达要清晰。有时碰到好项目,一看就实践和研发都有成果的。学生不会展示,需要评委发现亮点,问什么答得都挺扎实。好项目需要好口才和好状态,精气神很重要,产品完整度高带来的自信,以及选手气场强大会加分。
无论未来是否创业,在校期间参与过整个大赛的思维、理实一体的过程,会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机会出现的时候能把握到打下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以下入手:一、商业计划书、二、参赛的***、图片、PPT,三、参赛的项目是真实的而且是正在实施的《更有说服力》。最后通过以上三点向评委老师和观众阐述项目的投资情况《合伙人或单位,资金来源,资金所占比例》,进展如何、以及市场的前景,通过演讲然后层层选拔,优化,最终确定冠军、亚军、季军,***会发证书和奖金以示鼓励。
大学生创业纯属误人子弟!乱开机关枪!
1,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2,你有资源吗?
3,你有[_a***_]吗?
4,你对所做行业有所了解吗?
……
什么都没有,别把创业跟开个小卖部一样的看待,凡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都是乱弹琴!就跟花钱去什么北大清华学MBA一样,这些跟你上课的老师毛都不懂,这里抓一个案例,那里凑一个故事,然后就跟你讲应该这样去做!
有梦想是好的,但是不适合绝大部分学生,你家里有矿或者有官另当别论。否则,专心学习,毕业了找个好的工作先养活自己。梦想是想的,生活才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