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搭台,文旅产业如何把戏唱好?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境内旅游的人数是55亿人次,一年人均出游4次,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旅游既是大产业,又是大民生,所以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大力改善旅游场所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场所的接待和服务水平,使我们的旅游环境更加个性化,更加舒适化,更加便利化。但这一切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发展好,归根到底还是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问题!
【文创产业与信仰、情怀】
文旅文创产业的成败关键有3个决定因素:1、是lP内容。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决定性因素,特别是特色小镇为载体平台的文旅产业,必须主题内容鲜明特色突出,才有差异化的市场识别,其内容必须是引领社会发展风尚,具备正向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是一个文旅项目的灵魂建设和顶层设计理念的纲领。
2、市场转化。有了内容引领,其次就是产业叠加和市场效益的价值转化,特色小镇不是地产项目,而是崭新的未来新生活方式的呈现,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慢慢厌倦了大城市超负载喧嚣拥挤的生活,更加向往在山水之间画面感很强诗情画意的田园气息中悠闲栖居。城市走向自然,这是中国未来四十年环境优化、生活品质提升的空间和趋势。
3、是情怀与信仰。没有坚定的革命意志般信仰就不要做文创,没有情怀、格局与气度更做不成大文创,文创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民的更加幸福,文创努力方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亿万百姓与民生大计。文旅产业、文艺复兴和艺术、创意绝不是专为小众群体服务,更绝不可能是一部份人曲高和寡的孤芳自赏。
4、坚守与创新。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文创文旅产业的远征不仅在于目标的壮丽,更在于过程的壮丽;生活的美好不仅在于享受的丰富,更在于经历和创造的丰富。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在中央和各省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牛庄人二十年来一路战风斗雨,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步步勇毅前行,书写了不负新时代的发展篇章,为中国文创文旅产业贡献和创造了崭新的牛庄实践与模式。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我们已经走过了万水千山,但走向未来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美好生活不是温室里暖洋洋的生活,不是真空中梦境里的慵懒生活,既等不来更不会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革命事业需要历沧桑而永怀一颗赤子之心、艰难困苦和一路上风风雨雨的奋斗付出,这才是对美好生活的踏实期待。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由衷感谢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牛庄全国二十城战略布局落地,感恩大家在中国梦牛精神实践落地过程中给予的期待与嘉勉。
现在好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甚至把发展旅游当作第一目标,生拉硬凑旅游特色,大家都搞旅游,旅游的人就这么多。就像全村都在开饭馆,老板在自己的店里就可以消费了,哪还用去别的饭店,造成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各地区应结合实际,360行,总能对一行。
特色小镇去过一些地方,有些建的不伦不类,文化元素东拼西凑,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故事生拉硬拽搞在一起。
商业气息比较浓,是一方面,很多开发商只图赚快钱,钱到手,基本就不再怎么下劲再弄了,也有很多做不到可持续的发展,导致最后,钱赚不到,或者钱赚的少,后劲发力不足,最终特色小镇慢慢衰落或者后期没人管理,直接导致小镇失败,很多投资或者入住的业主,感觉别坑也是这个道理。
真的能做到特色小镇可持续的发展,还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也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因素,因地制宜,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如果能在当地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或者生态链,那造福的不仅仅是这一代,将来福及的还有子孙。
也希望中国能造出百年小镇,千年小镇,有特色的小镇,别让咱们本来匠人精神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