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侨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华侨大学在福建,不在湖南,湖南没有华侨大学。华侨大学(Huaqiao University)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华侨大学含金量?
含金量很高的,认可度很高。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覆盖11个学科门类。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17个。工程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居ESI前1%。
华侨大学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入选了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以及全国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同时也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风建设上都是非常好的,华侨大学不比所谓的福建大学以及厦门大学差,而且华侨大学的建筑学院是国家数一数二的。同时他的硬件条件也非常良好。
泉州华侨大学谁办的?
泉州华侨大学是由中国***院侨务办公室(现称***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人民***共同创办的。学校于1960年创办于福建泉州,首任校长为廖承志。学校的创办旨在为方便华侨青年回国升学而设立。因此,可以说泉州华侨大学是由中国***院侨务办公室(现称***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人民***共同创办的。
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
泉州华侨大学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浙商究竟有多厉害?
浙商厉害之处是有邵逸夫、李达三对国内教育事业的贡献,又有陈天桥一样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还有李书福一样的牛人企业家,更有像孙胜荣不知名的浙商好人(87年借1000元30年后向恩人还1000万)
1,浙商的厉害,很大原因是机遇好,能力并不比其他省份好多少,
这么高的利润,浙江小老板当然会拼命工作,而外省打工人一天才15元工资,这么低的收入当然不会拼命工作。
到2008年,很多浙江小老板已经在农村盖了豪宅,买了20万以上的车作为代步。
而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家庭,家里的存款都少于20万,
第一阶段,2001年前,还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浙江小老板已经挺有钱了,
第二阶段,2001年底到2008年底
外贸市场又让浙江小老板赚了一波
浙商代表人物:
马云(阿里巴巴)、李书福(吉利汽车)、丁磊(网易)、郭广昌(复星国际),
宗庆后,娃哈哈创始人。老一辈的还有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半导体行业开山鼻祖之一;包玉刚,有世界船王美誉的商贾大家,捐资创办的宁波大学如今已经是百强级别的高校。
我最佩服浙商的并非财富,也不是影响力,而是那种勇往无前的精神。因为当代浙商的根基是从80年代开始的,而当时浙江的资源配置在沿海各省当中是比较弱的,别说比较辽宁和江苏这些80年代的巨无霸,就是比福建也没多大优势。彼时的温州、金华、嘉兴还都是穷人居多的小地方,说好听点也只是书香门第多一些,做小买卖的多一些,真正的企业家寥寥无几,大型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就像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里边讲述的那样,很多浙江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都是生活所迫,但大规模外出的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少有人会给人打工。“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正是对当时浙商的真实写照。在我儿时记忆里,浙江人有在[_a***_]门口修鞋的,有摆摊卖衣服的,也有走街串巷卖小饰品的,还有旧衣服换锅碗瓢盆的。
在当时,这些人是体制内工人眼中的盲流,是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总是能听到类似于“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他们一样”的言论。但是浙江人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坚毅果敢、眼光独到等特点让他们不畏外界看法,持之以恒的追求自己改变人生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这些外出的浙江人就成为了当地高收入群体,不起眼的小买卖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和无尽的商机。接着在杭州、宁波等地开启了高速发展按钮之后,四面八方的浙商携各路资金强势回归,展开了全民皆商的发展模式。浙江的民营经济由此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明星企业层出不穷,直至今日成为民富第一省。
浙江人的家乡情结很重,与大部分省份的商人不同,浙江人在外边发了大财更愿意回到家乡定居,把外边赚到的财富拿回浙江支援家乡的发展,振兴乡邻的经济。这样的浙商着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