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个非常好的创业典范,他身上有哪些素养是值得当代创业者学习的?
作为三分天下蜀主刘备,草根出身,能混到那个地步,确实有过人之处。
孙权是父兄留下的基业,人才、地盘全有了,曹操也有一定的基础,和家乡父老的帮撑。
刘备啥也没有,连皇叔都罗老师给加上去的,首先利用结义兄弟的行为把关张二人拢在身边誓死效力。
去投奔了一次老同学公孙瓒,便用感情方式挖了人家的墙角--赵云。公孙瓒没了后,赵云千里迢迢来投奔刘刘备。
什么礼物也没有,去拜访了三次就把当世高人诸葛亮哄了出来,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忙碌了一辈子,最后死在“工作岗位”上。
这一点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学到的。
赤壁一占后,总算有了容身之地,有了自己的地盘,从战略规划而言,需要取益州,但是南邵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所以把身段放得非常低,比孙权大那么多,不惜当孙权的妹夫,厚着脸皮把南郡给借了过来。得到了进攻益州的跳板。
在笼络益州本土人士时,也是下血本,不仅让***刘巴居诸葛亮之上,在封爵上也毫不吝啬。
- 1、充分调研市场,广积人脉。刘备建立蜀汉***之前,先后追随过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等势力。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督军治国的经验,他看过了太多的***从崛起到衰亡,他知道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他一路过来也结识了很多豪杰这其中就有与其三结义的关羽张飞、常山赵子龙、老将黄忠。他一边走一边等待机会,终于在荆州等来了自己独立门户的机会,当时刘表去世刘琮代理荆州,刘琮相与曹操交好,刘备心想“这哪能干啊,我手里有大量老东家的商业机密,你这跟了我的老东家,老东家还不得生吞活剥了我”,于是他就和孙权联合搞出了个火烧赤壁,赶走了老东家,从孙权那借了荆州那块地皮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后来向西发展地盘逐步扎稳了脚跟。
- 2、礼贤下士,在调研市场的同时他就开始物色人选跟自己干。怎么样让人心服口服呢,这老***创业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他内心一琢磨我还是继续卖我的人设吧(礼贤下士,重贤轻礼),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华别人花大价钱请他他也不去,那我就来个“三顾茅庐”,与其“促膝长谈”,大家平起平坐,没有思想包袱想说啥说啥。正是这样的人设为刘备积累了大量忠诚的中层管理干部,为后来的三国鼎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简政放权,刘备他有能力建立这个团队,他懂团队运营,但是却不懂得公司的业务流程啊,于是他便主要业务交给诸葛亮去做,在自己即将不行的时候还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还交代说我这个不成器的儿能帮就帮,不行的话你就把他下了自己上。还别说诸葛亮做的还挺好,打南蛮子,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搞得有模有样。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一步步到雄霸一方的大军阀,绝对撑得上创业典范。
那么是他身上有哪些素养值得当代创业学习,或者说是因为哪些素养让他成为了刘皇叔呢?
刘备少年时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行学时,不爱说话,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
与关羽、张飞结识后,怒鞭督邮,逃亡途中,加入大将军何进军中。从此开始了不停投靠别人的脚步。
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投靠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曹操攻打徐州时,刘备归属陶谦,为豫州刺史,驻军在小沛。后在小沛被吕布打败,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给与刘备兵马粮草,让他做豫州牧。被曹操猜疑,便投靠袁绍。曹操讨伐刘备,刘备投靠刘表。
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后,经过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从孙权手里骗到了荆州五郡,从此站稳脚跟,开始了建立大业之路。
这就可以看出来,刘备一个工农阶级的人,一跃而起,成为一方诸侯,这是有原因的啊。
首先,他不要脸。
从一开始出世,就报出了中山靖王后代的名号。虽然到了刘备的时候,基本与皇族没有关系了,但是人家就是喊出来了,别管有没有血缘关系,从名义上来说,就是皇族,而且是走到哪喊到哪。
刘备从一个“贩履织席”之徒白手起家,开创蜀汉基业,其身上自然有很多现代创业者学习的地方。
1、不屈不挠的意志
刘备从一介布衣,逆袭成为蜀汉的开国君主,首先得益于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虽然经历失败颇多,但是屡败屡战,从不言弃。从出身上说,刘备与曹操、袁绍相差甚远,两人家世渊源。袁绍四世三公,曹操祖父中常侍曹腾,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只有刘备完全是凭镇压黄巾的军功,才被授予了安溪县尉,因为鞭打上级,弃官亡命,后来又因为军功担任下邳丞,又主动离职,后来又担任高唐尉,被贼人击破。前期始终在县处级以下三起三落,每次一抹到底,但最终还是成功复出。
从高唐尉离职后,凭借老同学中郎将公孙赞的关系,被授予平原令,后来又担任了平原相,成为了高级官员,实现了飞跃。等到刘备和田楷一同救援徐州陶谦,后来被陶谦临死时,举荐为徐州牧,最终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一介诸侯。天上掉下的馅饼毕竟不能长久,很快徐州被吕布所夺,被迫投奔曹操,后来又先后投奔袁绍、刘表。出来混江湖二十多年,始终寄人篱下,但刘备始终壮心不已,见到髀骨肉生感叹时光飞逝,功业未建。正是刘备这种不屈不挠,时不我待的精神,才使得他从一次又一次的谷底,实现人生飞跃。最终在赤壁之战后,实现了人生转机,占荆州、据西蜀、夺汉中,成就了蜀汉基业。
***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2、识人用人的手段
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魏国丞相掾赵戬与傅玄曾有过对话.
傅子曰:初,刘备袭蜀,丞相掾赵戩曰:"刘备其不济乎?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蜀虽小区,险固四塞,独守之国,难卒并也。"徵士傅幹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虽然刘备拙于用兵,但是文有诸葛亮,武有关、张,以刘备的领导韬略,加上一流的人才,才能成就一方事业。特别是诸葛亮虽然比刘备年轻二十岁,但刘备确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在临死更坦诚托孤于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此外,刘备麾下还聚集了赵云、马超、***、庞统、魏延、黄忠等都是当时的一流人才。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刘邦的风范,因此得以在“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成就了蜀汉基业。而刘备举国托孤诸葛亮,让蜀汉转危为安,此又胜过了先祖刘邦,陈寿称赞此举为“古今之盛轨也”。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刘备凭借出色的识人用人的手段,让各方人才互相配合,打造了过硬的创业团队,才能成就事业,这也是现代创业者学习的地方。
3.以人为本的理念
干事创业,人是基础。虽然刘备挫折不断,但是刘备却在一次次失败中赢得了人心,树立了美名。在陶谦让徐州中,虽然刘备出身低微,但从像袁绍、孔融、陈登都对刘备表示认可,得以成功接受徐州。刘备在荆州新野时,荆州豪杰竞相归附,在曹操南下进攻荆州的时候,更有数十万百姓追随刘备,每天只能走十几里,有人劝刘备放弃百姓,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以归吾,吾何忍去”。
对此事,晋朝的习凿齿曾有一番评论,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刘备重信义,能够与军民同甘共苦,这也成就大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