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餐饮、食品行业会出现什么新格局?
某种意义上,餐饮业和地产行业有一个相似之处:“高周转率”。大部分老板不会保留现金,一般可能只保留1-2月的运营资金。对于大企业来说,这种高效是由市场竞争所决定的。无论是西贝、外婆家、九毛九,抑或海底捞,都具备相似的开拓逻辑,以大品牌、高流量,去对冲房租和人工成本。
今年的疫情,又让外卖成为了餐饮的重要增长极。线上订单快速增长,却让许多知名餐饮企业感到掣肘。虽然它们已经开始了线上、多元零售化的征程,但实际上,在这场与疫情的拉锯战中,它们是——“被外卖”,完全准备不足。
餐饮机器人在这次考研中显现出价值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不需安排过多员工聚集,只要食材到位,就能自动把美食呈现在你的面前。
比如碧桂园驰援湖北“前线”的餐饮机器人,在隔离点为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煲仔饭配餐服务。可实现全天候无接触式循环生产,而且在尽量减少人员接触的情况下,为隔离点免费提供煲仔饭食材***购、配餐、生产及运营服务,缓解疫情期间相关人员的用餐问题。
疫情期间, 吃是如何被疫情影响的?因为线下餐饮受挫,我们多少都进了厨房小试身手;为了买菜,我们可能都下载了好多生鲜电商 app 最后删得只剩最合我们心意的一两个;点不了外卖,我们也可能对着新生代「方便面」们大快朵颐,然后惊讶于它们早已不是化学添加剂的***。
这些发生于疫情期间的关于吃的事实,也在重 新塑造生鲜、餐饮、食品市场的新格局。因为在外卖、堂食、在家做饭和吃方便食品这些关于吃的场景里, 一个场景的增加,就意味着其他场景的减少。
这是一种博弈。
如果用户近期在家做菜所获得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能延续下去,那些想要做饭但又忙碌的年轻人需要找到能够平衡味道、时间、效率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预制菜或者半成品品类的机会。不论最后它更像食品还是更像餐饮,入口之争,将可能引发巨头之间的火拼。
西贝、海底捞这类餐饮企业尽管短期受到严重影响。但长期看, 因为它们有足够大的门店网络,足够强的品牌力和供应链能力,如果补强了线上的能力,就可能直达消费者,甚至变成餐饮业中的「小米」:既是产品,也是品牌;直达用户,过半的销量由自有渠道完成;而且,它既卖自有产品,也卖别人的产品。
现在我们这里才慢慢地放开了堂食,对餐饮业的打击还是很大的,饭店里人也不多,估计老板也没想要盈利,能cover掉房租和员工工资就好了吧。这次之后我想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这个飞沫到底是怎么个交叉呀,多可怕。或许最后大家追求的是餐厅的主厨是机器人,上菜的是机器人,点餐的是机器人,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吧。
现在机器人餐厅还是比较少的,我知道的就是广州和佛山分别有机器人餐厅,不过很遗憾没有去过,去过的小伙伴可以说说怎么样吗?
这次的疫情,医护人员的吃喝拉撒很普通但却很重要,看到他们年夜饭是包装的面包和饼干就觉得很心酸,原来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还好碧桂园捐赠了一批煲仔饭机器人,全天候无接触式循环生产,没有人员接触的污染,可能普及的医院没有那么多,但至少有一部分白衣天使们能吃上饭了。
所以这将是一个智能的时代!
近期,餐饮业各类悲观信息铺面而来,现金还能维持多久运转成了餐饮从业者每天思考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了疫情带来的20个行业发展机遇,20个行业可大体分为医疗篇、办公篇、***篇、生活篇、科技篇。餐饮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疫情下20大存在爆发可能性行业概览
近几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近年来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趋势,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高于2018年的7.7%;12月份餐饮收入4825亿元,[_a***_]增长9.1%。2019年餐饮收入高于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个百分点。
中国饭店协会 图表37:2014-2019年我国餐饮收入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元,%)
2020春节爆发的疫情,使得我国餐饮业遭到重创。中国烹饪协会调研数据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而根据恒大研究院估算,餐饮行业零售额仅在7天内就会有5000亿元的损失,可谓损失惨重。
不过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取了各种策略积极实施自救。“无接触送餐取餐”、“机器人配餐”,将接触感染风险降到最低。碧桂园推出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并千里驰援到武汉,24小时为医护工作人员提供热腾腾的煲仔饭。